2010年1月25日 星期一

來了!再貼半領鴨及其資料



半領鴨 (ringed teal, Callonetta leucophrys Vieillot, 1816)是南美洲森林內的小小鴨(十四至五英吋),是Callonetta屬內唯一的物種,種名的拉丁文意指「翅膀有白斑的漂亮鴨子」。分類學上通常被置於鴨亞科(Anatinae)內的淺水覓食鴨類(dabbling ducks),不過有時會潛水逃亡,但都不超過一公尺。這物種事實上較接近麻鴨(shelducks),屬於麻鴨亞科(Tadorninae),最接近的近親可能是鬃林鴨(maned duck)。跟大部份鴨亞科物種不同的是公及母鴨沒有冬羽(eclipse plumage),所以終年保持亮麗多彩,這可能是該物種處在熱帶棲地及較長的繁殖期;跟其他物種相同的是公及母鴨有不同外表。兩者均具有黑尾對比一灰白的臀部、藍灰色的啄、眼棕色、腿及足均為粉紅色;翅膀上有明顯的白斑在綠色翼鏡(speculum)前,但常被覆蓋住看不到。公鴨的頭部暗黃色有一黑色帶從頭頂往下延伸至頸背,再向前延伸但不連接,即是其名的來源:「半領」;母鴨#的主要特徵則是黑色頭上有白色的條紋及污斑。該物種很容易配對(pair-bond),其配對但不見得終生要交配,是否專一則不得而知。半領鴨在阿根廷及烏拉圭東北、玻利維亞南部、巴西東南部及巴拉圭等處繁殖,棲所包含熱帶沼澤森林、樹木豐富的低地多澤空地及偏僻的池塘及小溪。半領鴨飛行快速敏捷,通常棲身在離地高的樹洞上(perching ducks),所以該物種即使是鴨寶寶都有強壯的爪,長且堅硬的尾羽;游泳時,尾部平行水面不會接觸水。對水鳥收集家而言,半領鴨是很受歡迎,很容易與其他物種一起飼養及照顧,但常被欺負。一次產五至十二個白色蛋,孵化期約二十三至二十九天。公鴨會輪流孵蛋,主動照顧鴨寶寶,有時會趕走母鴨,獨立照顧。鴨寶寶剛孵化就比較成熟,便能立即活動(precocial),孵化一至二天後即可隨母鴨外出,甚至可暴跌至地面不受傷,經常磨蹭母鴨腹羽取得必要的防水油脂;孵化五十至五十五二天後便會飛行。

#, 現在各網站的內容及圖片都宣示所有權,不得任意轉載,所以請參考:
http://www.marwell.org.uk/zoo_guide/animal_detail.asp?id=70&css=1
http://www.ejphoto.com/ringed_teal_page.htm 
ps. 這裡有一篇有關雁鴨的入門文章"雁渡寒潭水上倩影─雁鴨" http://library.hwai.edu.tw/Science/content/1996/00030315/0007.htm 

2010年1月22日 星期五

漂亮但不認識


這隻鴨也是宜蘭梅花湖照的,我以為是不一樣的小水鴨,查了許久還是找不到正名,只好求助自然攝影中心的鳥類問答論壇網站。二三天沒人理會,原打算列入不知名鴨,突然有位"新手"會員署名白頭翁解惑,隨後論壇版主也回應說不是不理會,是不認識該鴨!居然最高段的版主不認識,而是由"新手"會員解答的!這新手"會員應該不新吧!不管如何,這鴨該不是普遍鴨吧?!下回分曉!

2010年1月19日 星期二

宜蘭梅花湖的鴛鴦 夠水吧↓

 




The upmost photo shows 4 sleeping mandarin ducks (3 males and 1 female, the right most may be a juvenile). The middle two photos show the male. The downmost one is the female.

鴛鴦(學名:Aix galericula),又名烏仁哈欽、官鴨、匹鳥、鄧木鳥,是經常出現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和神話傳説中的鳥類。鴛指雄鳥,鴦指雌鳥。鴛鴦在動物分類學上屬於雁形目鴨科,英文名為Mandarin Duck(即「中國官鴨」)。雄性鴛鴦色彩極為艷麗,喙為少見的鮮紅色,端部具亮黃色嘴甲。額部和頭頂中央為帶有金屬光澤的翠綠色,枕部紅銅色的羽毛後頸暗綠按紫色的羽毛都很長,形成一個很有特色的「頭套」上體深色腰部和背部褐色並帶有綠色的金屬光澤,下體淺色,最具有特色的是最後一枚三級飛羽特化,形成面積很大樹立於背部的帆狀結構,為耀眼的桔紅色,這是鴛鴦的一個顯著特徵。雌性鴛鴦遠不如雄性鴛鴦漂亮,通體顏色為暗啞的灰色,也不具有雄鳥所具有的「帆狀三級飛羽」雌鳥的辨識特徵為鮮明的白色貫眼紋,喙灰色。本物種為雜食性,以植物性食物為主,包括各種草籽、作物種子、堅果等,此外動物性食物包括螞蟻、蝗蟲、甲蟲、蝸牛、蜘蛛、小魚等。本物種繁殖期從4月到9月,多在水邊喬木的樹洞中營巢,巢由墊在樹洞底部的乾草搭建成皿狀巢,巢內墊以親鳥的絨羽。每窩產卵7-12枚,孵化期28-29日。瀕危因素有非法捕獵,棲息地破壞及作為中藥成分被捕獵。本物種常被人們捕捉或掏取幼鳥以作為野味,羽毛被用作裝飾品。本物種的繁殖需要大樹的天然樹洞,由於人類活動符合鴛鴦繁殖營巢要求的樹和樹洞逐漸減少,對鴛鴦的繁殖構成嚴重的威脅。中醫傳統理論認為鴛鴦去毛及內臟、肉鮮用或焙乾用,有清熱解毒、止血、殺蟲功能。[摘自維基百科 http://zh.wikipedia.org/zh-tw/%E9%B8%B3%E9%B8%AF ] 更豐富內容請看國科會科普報導[http://web1.nsc.gov.tw/ct.aspx?xItem=8296&ctNode=439&mp=1 ]